一、宜昌市夷陵区学校食堂探索“两主两专两平台”管理模式
自2020年秋季学期起,宜昌市夷陵区结合实际采用先学区试点再全区推行的方式,探索出“两主两专两平台” 运行管理模式,通过完善“定职责、保安全、严监管”等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两主”定职责。“两主”指的是学区中心校主导、学校主责。夷陵区五个学区中心学校分别主导其学区内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负责牵头招标、考评食堂大宗物资供应商和厨务服务团队、研制每周带量营养食谱、审核学校平台上提交的采购申请单、定期组织市场询价确定食堂供应物资结算价格等。各个学校是食堂管理责任主体,校长为第一责任人,食堂监督管理员为具体责任人。学校负责与大宗物资供应商、厨务服务团队签订合同,根据学区统一食谱按需在平台中一键式下单采购食材,做好食材验收、入库和记账工作,按月据实结算采购费用及厨务服务费。
二是“两专”保安全。“两专”指的是厨务公司专营、学校食堂专账。聘请厨务服务团队,参与食堂采购到供餐的全过程。统一厨务管理流程,对食材质量数量把关,培训提升厨艺技能和保障食品安全。建立食堂财务专用对公账户,学生餐费直接进入专户,按月结算。
三是“两平台”严监管。“两平台”指的是夷陵区学生营养餐云平台、电子秤管家平台。学生营养餐云平台上可清晰掌握学校、厨务和供应商三方信息,包括供应商配送物资数量及相关票证,厨务物资采购清单及出入库清单,学校周带量营养食谱、每日就餐人数、资金使用明细等,云平台所有数据自动归集建档,可随时调取查阅。电子秤管家平台主要是通过物联网电子秤,做到食堂物资出入库照片数据等信息秒上云平台,减少出入库人工记录工作量。
二、襄阳市保康县实行学校食堂大宗物资统一招标采购
从2016年9月开始,襄阳市保康县为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探索实施学校食堂大宗物资“统招、统购、统配”工作,减少中间环节,畅通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食品食材安全,维护广大学生利益。
一是分步推行。该县在推进食堂大宗物资“三统一”过程中,坚持分阶段、分项目逐步推行。2016年9月,实现米面油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2019年9月,实现冷鲜肉类、冷冻食品类、学生饮用奶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2021年9月,实现蔬菜类(含豆制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
二是严格程序。所有项目均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实行公开招标。中标供应商与教育局签订服务协议,与各校签订供货配送协议、安全承诺书、廉政承诺书等。建立完善配送企业服务质量检查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准入退出制度等确保配送物资质量。
三是加强监管。该县教育局坚持月督查、年审计方式对学校和供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邀请师生、家长参与集中采购监督,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确保集中采购规范有效运行。学校实行食堂财务“三集中”,以乡镇为单位成立食堂财务核算点,实现全镇学校食堂资金集中审核、集中管理、集中支付,确保资金安全。
三、十堰市茅箭区多措并举降低小规模学校食堂成本
茅箭区教育局为了解决小规模学校运行成本过高,学生的伙食质量不高等问题,要求各学校严控食堂成本,让学生的交的每一分钱真正吃到学生嘴中。一是各学校根据学生就餐人数、每周食谱的搭配,确定食材的采购量,根据日食谱的菜品,精准核算每顿饭菜的加工量,动态投入食材,减少餐饮浪费;二是食堂设施设备、炊具用具、水电费均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减少食堂附加费用;三是食堂从业人员工资由区教育局划拨专款列支,不得从学校食堂中列出,降低食堂运行成本。
四、武汉市洪山区公办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
今年初,武汉市委市政府将500家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作为民生实事项目。洪山区教育局结合“中小学校食堂保障服务学生不到位专项整治”全面开展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截至目前,洪山区公办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民办学校建设工作已正式启动。
今年秋季开学后,在全区学校食堂全面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管理模式,与市、区、街三级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系统联网。一是将学校原有的“明厨亮灶”网络接入洪山区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管理平台,覆盖主副食存储库,后厨的粗加工区、烹饪区、餐具清洗消毒区等关键部位,对食材储存、清洗、加工全过程进行网上“现场直播”。二是食堂管理人员和食安部门监管人员可通过PC端或移动端可进行远程、实时、全过程监管。三是出现无关人员进入后厨、食堂操作人员未按照要求穿戴等违规操作行为时,智能摄像头会自动抓拍,并将信息发送给相关管理人员,要求及时整改。四是在餐具消毒柜、空气紫外线消毒灯、冷藏/冷冻柜、留样柜、挡鼠板等设施设备上安装传感器,与后台系统对接,出现异常问题,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记录。
五、宜昌市枝江市建立“351”机制确保食堂服务保障到位
为确保学校食堂服务保障学生到位,枝江市教育局在食堂管理上建立“351”机制,即建立“三项制度”,严把“五个关口”,确保食堂保障服务学生到位。
一是建立完善三项制度。一是严格食材招标制度。所有中小学将食堂食材招标方案纳入学校“三重一大”事项,进行集体审核。以学校为单位,实行“公开招标,定点采购”。二是规范食堂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学校食堂对公银行账户,配齐食堂专(兼)职财务人员,由学校委托第三方或者以财务人员为主体组成工作小组,进行财务核算。三是全面实行营养干预管理制度。落实周带量食谱,均衡配置蛋奶果蔬,加大新鲜牛奶和生鲜牛肉的周供应量,足量下料。加强厨师技能培训,提高烹饪水平,加大减油、减盐、减糖力度。
二是严把“五个关口”。一是严把食材采购验收关。各校工会组织成立食材验收小组,2人一组,轮流值周,与事务长等共同负责食材验收,验收过程置于“阳光厨房”摄像头下,“晒”出实际重量和供货单数量。二是严把食材下料关。事务长将每餐食谱所需食材总量发给炊事长,经核实后在出库单上签字,并“晒”出主要食材下料数量。三是严把食品与食谱核对关。事务长将食材与食谱核对,看食材与食谱是否一致,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枝江市学校后勤办不定时抽查食材与食物留样、营养食谱、采购清单,进行核对检验。四是严把总量控制关。核实主要食材采购总量与师生进餐食品量是否基本相符。五是严把满意测评关。各校分期中、期末2次,每次不少于在校学生总数的60%比例开展问卷调查,枝江市学校后勤办不定时组织师生座谈和电话问卷调查。
三是健全考核机制。枝江市教育局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各学校责任目标考核,其结果与学校负责人及全体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作挂钩。一是日常巡查督,市教育局后勤办每人每天巡查2-3所学校,一周一汇总并通报;二是专班抽查督,定期或不定期重点抽查部分学校,并下达整改问题清单;三是社会参与度,市教育局要求各校向社会公开承诺并公布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