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竹溪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坚持严守食品、资金两条安全底线,建好生产、管理、监管三支队伍,完善机制,规范程序,创新方式,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9年全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84所,惠及学生21153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63所义务教育学校建有学生食堂,享受食堂供餐学生人数19097人,食堂供餐比例达90%。其中创建“省级放心食堂”4个、A级食堂10个、建设明厨亮灶62个。
强化精细管理 落实“四五”工作措施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是首位,资金安全是关键,供餐科学是重点,立德树人是目标。为此,建立并落实了“四五”管理机制。即:建立并落实以大宗食品招标定点采购、零星食材质量快检、严把食品入口关为代表的安全“五关”(食材采购关,制作流程关,从业人员健康关,环境卫生关,责任落实关);确保学生“吃得安全”;建立并落实以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实行财政专管、结算实行财政账户直达为代表的资金“五制”(资金实行财政专户专管制,采购实行“双采三签一审”制,账目实行“四清”制,结算实行财政账户直达制,信息实行公开制);确保资金管理规范;建立并落实以供货商考评退出机制、膳食委员会日评周通报机制为代表的质量“五评”(对供应商实行考评、对食谱制定实行考评、对操作过程实行考评、对饭菜质量实行考评、对满意率实行考评);确保学生“吃得营养”;建立并落实以学生参加实践劳动、到食堂当志愿者让其体验劳动艰辛,培养勤劳品德为代表的育人“五德”(勤劳的品德、服务的品德、文明的品德、节约的品德、感恩的品德)。彰显后勤育人功能。让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实施达到即补充学生营养、增强学生体质,又能发挥育人功能,最终实营养改善计划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初衷。
创新管理方式 推行“六化”工作机制
一是队伍建设规范化。吸纳优秀后勤人员进入膳食委员会,对学校食品采购、食堂管理等事项参与决策、进行监督;组织后勤人员定期体检、定期参加培训、定期开展“厨艺大赛”、“微笑服务”评比活动、全面提高后勤人员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让“妈妈的味道”、“酒店的服务”成为学生最美好的记忆。
二是后勤管理智慧化。探索推广二维码与《营养改善计划保障平台》终端接入,运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和家长通过扫二维码进入学校食堂管理平台,全面了解食品采购、加工过程、菜谱、留样、校长陪餐等具体信息,配合“明厨亮灶”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对食品来源、采购存储、加工制作全过程进行监督。
三是食品快检专业化。对零星采购的散装食材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专业快检,对定点采购的大宗食材进行原样留存,如实、准确、完整记录食品从菜地到餐桌的全部信息,坚决杜绝不合格食材进入校园食堂。
四是常规管理精细化。每学期开学各开展一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每周开展一次学校食堂运营“体检”,认真落实“三个一次”;将学校食堂管理机构、供货商信息、食品操作流程、财务“四清”管理、应急处置预案、带量膳食、校长陪餐、证照许可、科学膳食常识、举报监督电话等“十个公开”,精细管理、强化监督,让营养改善计划惠民政策学校说得清、家长看的见、学生体会的到。
五是带量食谱科学化。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膳食营养指南和健康教育的相关规定,指导学校落实 “12.25”膳食搭配原则(每天搭配不少于12种食物、每周搭配不少于25种食物)科学制定“带量食谱”,特别是在控油控盐上采取了每天出库严把用量关。开展营养健康知识“三进”活动(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引导学生合理膳食。
六是校长陪餐育人化。严格落实校长陪餐制度,切实履行校长在陪餐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价职责。要求校长在餐厅专门设立陪餐席,分批安排学生与校长同席就餐,和学生一起交流饮食文化、进行思想交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育人目的。
竹溪县营养改善计划通过落实“四五”措施、创新“六化”机制,学生“舌尖上的健康”得到确保,后勤队伍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党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切实守住“学生健康成长”的初心,担负“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