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赞美园丁,教学在课堂,桃李满天下,成就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却忽略了有一部分后勤工作者,他们曾经同样是一线教师,奋斗在三尺讲台,如今忙碌于灶台,成就在方寸之中。这里要讲述的是一位普通后勤工作者的故事,他就是十堰市郧阳区五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57岁的华荣义老师,曾经作为骨干教师的他,现从事学校后勤工作已长达八年。
从讲台到灶台 俯首只为学生
华老师曾是一名优秀的一线数学教师,教学认真负责,深受学生们的爱戴。2010年学校建立了标准化食堂和餐厅,急需一名食堂管理员。“民以食为天”,当学校面临最关注、最现实、最直接问题的时候,做事认真负责有条理的华老师受学校重托,悄然接受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从此毅然扛起了一份特殊的责任,而这一干,就是八年。起初教师资源紧张,于是华老师不得不身兼数职,一边奋斗在教学一线,一边在后勤忙碌着。食堂的工作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华老师就利用中午午休为学生辅导,同事眼中的华老师似乎是不知疲惫的,而这一切都源于对学生无私的爱。
八年来,华老师一直在学校食堂默默奉献着:每天凌晨三点就要上岗为学生准备早饭,经常可以看见华老师穿着围兜,拿着大铲,协助师傅为学生烹饪着美食。忙过早餐高峰后,又着手开始准备其他工作;就餐人少时,他就做保洁,写记录,盘库存;用餐高峰时他就在窗口为师生打菜盛饭。有年轻老师问他“您从前是骨干教师,如今干后勤委屈不?”华老师笑着回答:“古代行军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食堂就相当于从前保障前线军需粮草的供应处,担负着学生们一日三餐的健康营养美味,学生吃好了才有劲搞好学习。学校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这是信任。”
正是他人默默付出,因为有了华老师这些后勤工作者的昼夜服务,不辞辛苦,宽敞卫生的食堂里,才会飘出品种多样的菜美饭香。热气腾腾的饭菜里满是真情和关爱。是他们的细心,让学生吃得放心;是他们的贴心,让学生吃得安心;是他们的爱心,让学生吃得开心。
见证时代变迁 一份初心不变
华老师回忆说,七八十年代学生食堂就是纯土木结构,房屋不仅墙是土垒的,地面也是土的。内部设施除了两口土灶、一个水缸、一个砧板、一把刀,其他什么也没有。学生的生活特别简单,每周从家里带原粮玉米,小麦到学校加工,每日三餐都玉米糊、面籽、稀饭。还要自己从家里带来酸菜等,遇上天热这些酸菜就腐烂变质,学生只能吃白饭,一年到头也没见过荤菜,学生就餐就在露天地里,逢大暴雨,同学们就挤在屋檐下,一顿饭下来,人人都成泥腿子。现如今,国家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2010年,学校率先在五峰乡建起了标准化的食堂和餐厅。更衣间、原料仓库、粗加工间、切配间、备餐间、蒸饭间、消毒间一应俱全。还购入了标准化的餐桌凳、蒸饭柜、冰箱、冰柜、去皮机、切菜机、和面机。食堂管理人员配备齐全,有专业的厨师、营养师、安全管理员。学校每周雇专车到十堰城区蔬菜大市场购菜,荤素搭配得当,学生食谱由营养师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依照每日所需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科学制定,配合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满足学生每日营养需求。华老师欣慰地说,现在制度完善、档案齐备、责任明确,每当看到孩子们大快朵颐,吃的满足开心的样子,就觉得我们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虽历尽辛苦,却毫无半点怨言,华老师每一次远去的背影总能够让人想起什么是“风雨夜归人”。多年的坚守,只因对孩子的一份最执着的爱。
壮志依旧在 明天会更好
在2010年那个特别的春天里,华老师怀着对学校的深情和师生的期待,走上了食堂管理员的岗位,此后用了整整8年,把心血都奉献给了五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这片充满生机、活力和朝气、希望的土地。
再过几年,华老师就要退休了,华老师最挂念的依旧是学校的明天。他说,后勤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保障和基石,后勤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他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后勤管理的实际,对当前学校后勤管理改革的思路进行梳理。他说,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后勤,而一流的后勤需要配备一流素质的人员。
迎接学校每天早晨升起的第一屡炊烟,凝视学校每天黄昏最后一片彩霞。一次相遇,半生为伴,一句安好,全心守护,多年无悔,壮志依旧,有这样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智慧的后勤工作者,我们相信五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