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改善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行要多做加法

  • 2014-07-09 11:22:08 作者:省级管理员  来源: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行要多做加法
     
       自2011年秋季学期起,作为一项营养膳食补助措施,由中央财政拨款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根据教育部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3底我国已有22个省份699个县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近10万所学校开餐,受益学生近2300万人;另有19个省份529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覆盖学校近4万所,受益学生达1000余万人。
    “营养改善计划”是各级政府的民生大事
    营养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人的体质好坏的重要因素。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高低。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各级地方政府将其作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长远大计予以高度重视。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明确营养改善计划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自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湖北省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列入省委重点督办工作及省政府2012年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由郭生练副省长任组长,省直14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每年召开两次专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实施工作。各试点县(市)也成立了一把手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形成了由上而下、多点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把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作为湖北省德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
    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学敏更是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比作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放心工程,他充分肯定了湖北省各试点市县的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他强调教育是民生之首,营养改善是提升学生体质的前提,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必须用爱心、细心和高度责任感去做,这是全省上下要坚持长期做下去的一项重要工作。
    “营养改善计划要多做加法”
    今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4年春季视频调度会议上,高度评价了各试点单位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上所取得的成效,肯定了各地因地制宜多种供餐模式并存的工作方式和积极引导多方力量广泛参与确保营养改善计划更加营养、安全的工作思路。同时他再次强调,各级主管部门要多做“加法”,要真心实意地欢迎和鼓励社会团体、专家和志愿者等参与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中,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而不懈努力。
    回顾年初国务院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其中针对我国青少年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和膳食结构重点提出了“强化营养干预,加大蛋奶供应,保障食物与营养需求”的总要求。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马冠生建议,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要增大奶类的消费。他提出将学生“饮用奶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营养改善计划中做一个加法。
    5-13岁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关键期,牛奶是各种食品中营养价值最接近完善的食品,特别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学生们来说,在校期间脑力及体力消耗都较大,常常有饥饿感,注意力也会下降,这时以课间加餐的形式饮用一份学生奶,能迅速提高血糖浓度,补充营养和微量元素,有助于他们保持体能和注意力,对学习和身体都有很大帮助。
    “因地制宜”的黄冈模式
    “惟楚有才,鄂东为最”。位于大别山区的湖北省黄冈市,一直以来是湖北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示范单位,但受到交通、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黄冈的经济发展在湖北省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下辖的9个县级行政区中有五个是国家级贫困县。面对庞大的教育需求,黄冈的地方财政捉襟见肘,但当地一位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却说,“我们苦苦一时,孩子苦苦一世,就算再没钱也得让孩子学好、吃好”。
    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湖北全省启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政府主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黄冈下辖的团风、红安、麻城、罗田、英山、蕲春6个县市被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范围,截至2014年5月20日,6个试点县市874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235474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此计划受益。为了确保各级各类中小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安全、结构合理的营养保障,在具体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过程中,黄冈市政府综合考虑本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食堂现状、饮食习惯、物产资源特点、交通运输条件、供餐单位情况,在对供餐模式的选择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选择了包括学校食堂集中模式、个人或家庭托餐模式、课间餐或加餐多种模式并存的工作方式,供餐内容包括提供完整的午餐和提供蛋、奶、肉、水果等营养课间餐两种方式并存。通过与家长协商,最后确定492所学校实行食堂供餐,367所学校实行企业(单位)供餐,15所小学(教学点)实行家庭(个人)托餐。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尚不具备建立食堂或走读学生较多的学校,黄冈市灵活转变工作方式,用课间牛奶加餐的形式让“三元钱”的营养补贴发挥更大效能,为每一个试点校儿童提供成长急需的营养。早在2008年,黄冈市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继续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相关文件,明确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要与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安全的营养保障。
    对于贫困地区营养状况亟待改善的孩子们来说,牛奶对营养结构的均衡、改善意义是相对比较突出的。营养改善计划的关键是安全,核心是营养。做好学生营养改善相关工作,不仅要确保学生“吃上饭”、“吃好饭”,更重要的是“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在进一步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单位应当充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顺应专业技术发展和膳食结构调整的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营养教育、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能动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公共事业,因地制宜地做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项关乎民生和民心的“加法”工程。
    (来源《瞭望》2014年25期  文/冯铭)
     
  • 主办:湖北省学校后勤工作办公室      承办: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联系方式:87328015      鄂ICP备42000043007-16026